【资料图】

连日来,继“村BA”之后,被全网围观的“村超”让贵州黔东南州再度成为网红城市。今年以来,从网红城市争相“出圈”,到文旅局长争相出镜,城市走红的“流量密码”被舆论所聚焦。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旅游需要网红现象,但网红现象不是旅游的全部,城市与其研究别人的“流量密码”,不如先掌握旅游经济运行规律,掌握旅游目的地发育的底层逻辑。

今年以来,从被烧烤带火的山东淄博,到被影视剧带火的广东江门、安徽蚌埠,再到被“村BA”“村超”带火的贵州黔东南,网红地标、网红城市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今年,“卷起来的文旅局长”现象也受到关注。

“很多文旅部门的干部出镜扮侠客、扮仙女推介城市文旅资源,出发点是好的,特别是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来说,是一种推介自身的探索。不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令人眼前一亮,但如果是‘一窝蜂’跟风模仿,就有些过头了。”

戴斌表示,各地要根据自身特色,创新城市形象的传播方式。“网友热议‘文旅局长出圈’,其实我们更希望,人们记住的是一座城市,而不是某个局长。”

戴斌分析,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有其发展的基本逻辑,比如,高品质生活方式,完善的商业接待环境,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

“城市要回归旅游经济运行的这些底层逻辑,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商业接待环境、公共服务水平。如果这些基础工作跟不上,就算文旅局长把城市夸得像花一样美,但是游客去了之后很失望,这就变成了‘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尴尬。”

戴斌说,旅游目的地培育,要有智慧也要有耐心,要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吻合。(阚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