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N”工作思路
1 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作为我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
【资料图】
10 实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程十项行动计划
培育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行动计划、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智慧文旅建设行动计划、文化艺术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计划、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文化交流与宣传推广行动计划、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行动计划、文化旅游保障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N 初步制定130多项任务清单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3月8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席会第六次会议在奉节召开。川渝两地文旅部门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并将清单化推进9类28项重点任务,联手布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赛道,致力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以“1+10+N”思路纵深推进工作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战略机遇,是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会上,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刘旗表示,今年,重庆文化旅游工作将以“1+10+N”的工作思路,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向纵深推进。
“今年,旅游业迎来持续向好的喜人势头,我们要补短板、提品质,务实推进川渝文化旅游改革创新、巴蜀文化保护传承等重点任务。”四川省文化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戴允康表示。
要把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政策协同创新,推动多层级深度互动合作,切实把经营主体推向前台。
要共同培育巴蜀文旅结构性优势,共推魅力都市、熊猫故乡、壮美三峡、石窟艺术等巴蜀文旅品牌,共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五华山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培育“科创、文创+产业”等。
此外,两地还要联合培育世界级的文旅品牌、打造世界级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中心、联手发展数智传媒产业等。
一揽子协议推动合作走深走实
会上,两地文旅部门还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协议,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深走实。
其中,金佛山、四姑娘山、武陵山大裂谷、稻城亚丁四大景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四方将共同构建精致化、高端化、品牌化、个性化的供应整合平台,推动市场互联、广告互宣、线路互通、产品互售等。
重庆交响乐团与四川交响乐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邀请对方知名艺术家、领军艺术人才等参加重大演出活动;共同策划开展作品创作、项目制作等活动;开展人才交流联动等。
重庆美术馆与成都市美术馆签署了“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联盟发展”合作协议。双方将互相输送具有自主品牌的艺术展览、公共教育、数字产品等多种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互相推介对方优质的藏品和艺术IP资源;定期开展馆际间线上线下学术研讨会、行业交流会、艺术沙龙等。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与华蓥市人民政府、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政府签署共推红岩研学活动合作协议。三方将打造重庆—华蓥—大安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研学游项目;联合开展党性教育,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合作等,进一步发挥川渝两地红色资源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川省犍为县人民政府与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行游客互送、品牌互宣、营销互推、活动互访等,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落地见效。
项目化清单化抓好今年重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上,川渝两地文旅部门还项目化、清单化形成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涵盖9类28项重点任务。
具体为:制定贯彻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实施清单化管理和项目化推进。
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创新改革试验区。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文化和旅游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探索文旅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模式等。
推进巴蜀文化保护传承。编制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建设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基地,创建中国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协同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联合开展宋元山城遗址考古调查等。
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水平。以“成渝地·巴蜀情”品牌为统领,联合举办巴蜀合唱节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智游天府”“惠游重庆”平台互联互通等。
推进川渝文化艺术交流发展。以巴风蜀韵为题材,创作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举办第三届“技炫巴蜀”川渝杂技魔术展演、第十一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等。
优化巴蜀文旅产品结构。联合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打造长江三峡-大巴山水陆联营精品环线等。
搭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探索打造乡村文旅、文博文创、文旅装备等细分领域的产业合作功能区,共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五华山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项目、石刻文创园区、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等。
打造巴蜀乡村旅游名片。联合出台乡村度假产品及服务标准,推出一批度假乡村;开展乡村文旅能人库、乡村旅游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一批乡村文旅带头人。
开展巴蜀文旅品牌营销推广。开展巴蜀区域文旅品牌营销,共推巴蜀文旅品牌,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联合开展国际旅游推广等。(重庆日报 记者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