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棉花结铃期,正是棉农们忙活的时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的棉田里,却几乎看不到人。
只见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进行机采棉植保作业。“我们用的是北斗导航自主作业,精准便捷,效率还高,一架无人机每天可以完成500亩地的作业量。”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上庄子村种植大户宋国林种了2500多亩棉花,却只需要隔几天去地里看看长势。村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5台大马力拖拉机全部配备了卫星导航无人驾驶系统以及新式精量播种机、智能打药机等新型设备。“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我不用操太多心。”宋国林说。
邻村村民张亮把土地流转出去之后,来到上庄子村当泵房管理员。正赶上浇水,他打开手机上的“慧凤收”APP,3秒内启动了电动阀门,水肥迅速顺着滴灌带流入棉花根部。根据需水量,阀门开度也能智能调节。
宋国林是种地的老把式了,以前最愁浇水。“最早的时候是扛着铁锹,挖沟把水引到地里。后来有了滴灌,但阀门需要人工操作,还得把固体肥料扛到地头、倒进水肥罐搅拌配好,需要的人力多,忙的时候自己也得上手干。”宋国林说,现在用上了液体肥,厂家直接将其灌进水肥罐,地里也全装上了自动阀门,一个泵房管理员能管理1000—3000亩地。
“通过精准的水肥管理,棉花从种到收的用水量压缩到了每亩360立方米。”玛纳斯县农业农村局数字农业专班技术指导组副组长朱俊岭介绍,以前手动拧阀门,开度不好控制,容易导致水资源浪费;现在手机上能显示瞬时流量,只要超过正常范围就会自动提示跑水。
在玛纳斯县,每个乡镇都有一套设备,分别监测墒情、虫情、作物长势,这些数据都会被传输到位于包家店镇柴场村的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上,县农技推广中心和液体肥料厂家的近百个农业技术人员会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对种植户的田间管理进行指导。
“你看这个虫情监测仪,虫子掉进来之后会被高温烘干,掉入下面的盒子里,被高清摄像头抓拍。我们会根据照片进行分析,如果某一种虫子的数量连续增加,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打药灭虫了。”朱俊岭介绍,通过监测系统,农作物种植过程更加信息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为进一步培养更多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新农人,玛纳斯县还建设了数字农业实训基地,进行水肥科学管理知识和远程控制水肥施用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已经大规模开展数字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8次,让1.8万名农民成为数字农业实用技术“科技明白人”,379人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目前,玛纳斯县已有30万亩耕地运用了数字农业技术,计划在3年内将全县100万亩耕地全部建成数字农田示范基地。面对数字农业装备需求量的上涨,玛纳斯县今年开工建设全疆首家数字农业装备产业园,11座厂房将于8月底完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