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段永平了解不多,我说几个与他相关的品牌,你肯定听过或用过其中至少一个:小霸王、步步高、OPPO、vivo、一加、小天才、拼多多。

如果你是 80、90 后,你甚至会发现,这些产品你小时候用过,长大了在用,甚至成家了,你的孩子还在用。


【资料图】

是的,这些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牌,段永平都参与了创办或投资,他的一些原则及理念,也深刻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发展。是不是开始有些好奇了?别急,下面就为你详细分析~

一张大图

按惯例,先上大图。

步步高系及四大门徒

1995 年,段永平从小霸王出走,创立了步步高。当时,按照和小霸王的约定,他可以带走 6 个人,这 6 个人具体是谁不可考,但通过后面步步高系的发展、掌门人的变更,我们可以知道至少包括这 4 个人 —— 陈明永、沈炜、黄一禾及金志江,我们称之为段永平的四大门徒,刚好他们也分别执掌了步步高系的 3 大公司,OPPO、vivo 和小天才。

这几个公司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呢?

段永平的这几个门徒,管理企业的方式,与段永平又有什么异同呢?

步步高系的分拆

早在创业初期,段永平就给步步高设立了教育电子、视听电子、通信科技三大业务版块,并分别交给黄一禾、陈明永、沈炜三个人负责管理。在 1999 年,段永平已有隐退美国的计划,为了让业务有更大的决策空间,他决定把业务分拆为完全独立的 3 家企业 —— 步步高教育电子,主营点读机、学习机,负责人黄一禾;步步高视听电子,侧重 VCD、DVD 及 MP3,负责人陈明永;步步高通信,主打无绳电话和步步高手机,负责人沈炜。

虽然三家公司股权独立,但三个负责人同时互相持有三家公司的股份,段永平也持有三家公司各 10% 左右的股份。早期发展的时候,三家也共享步步高的品牌及相关渠道。

4 次转型的 OPPO 与敢为天下后的陈明永

2001 年,在段永平牵头下,三家公司出资 3000 万建立了 OPPO 品牌,主打国际化。据说当时还测试了非常多的字母和发音,最后因为 OPPO 这一名字在大多数的国家都好理解、发音清晰,最终胜出。不过由于黄一禾、沈炜对 OPPO 兴趣不大,陈明永直接买断了品牌的所有权,归属于步步高视听电子。

彼时,索尼、飞利浦等公司开始向国内 DVD、VCD 公司收割专利费,产业利润骤减,视听业务受到极大冲击。陈明永这时看上了逐渐兴起的 MP3 产业,逐渐将公司重心及人员移过去,并于 2004 正式成立了 OPPO 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产品。

不过 MP3 好景不长,随着一系列功能型音乐手机的推出,这一市场也逐渐萎缩,陈明永于是主动转型做音乐手机。由于手机在原来的业务划分上,是步步高通信的领域,陈明永还专门咨询了段永平,得到了“其他人不反对我就没问题”这一默认许可后,才正式杀入手机市场。

陈明永在招募手机渠道代理商时,标准是“文化认同”,甚至提到“如果理念一致的代理商没有钱开展业务的,OPPO 可以先借给他”。

2007 年 iPhone 的推出,宣告了从功能机时代的落幕。OPPO 对这一趋势判断过慢,导致积累了大量功能机供应订单,而这些材料无法用在智能机的生产上。

从「本分」出发,陈明永决策一方面对供应商承诺照单全收,另一方面让经销商大幅降价促销,OPPO 负责补回差价。虽然付出了数亿元的代价,但这也帮助 OPPO 加固了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实现了成功转型。

OPPO 转型智能机后,借助三四线下沉策略,结合定位清晰的营销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最典型的是在盗梦空间大火时,和莱昂纳多拍摄广告推出 OPPO Find;之后更是在各大卫视投放「充电 5 分钟、通话 2 小时」的广告,不断提升品牌定位及认知。

说到 OPPO,还得提一下一加手机。在步步高视听探索国际化的早期,在美国成立了 OPPO Digital 公司,研发和生产蓝光 DVD,负责人正是后面的一加手机负责人刘作虎。刘作虎在美期间,每天都泡在专业论坛 AVS FORUM 里,认真阅读、分析跟进每一条用户反馈,不断地打磨极致体验。也正是这一期间 OPPO DVD 的优秀体验,吸引莱昂纳多成为了产品用户,这才有了后面的合作。一加主打高端、小而美的体验,在海外极客群体口碑非常好。但当 OPPO 进一步发展高端机时,定位的冲突就凸显出来了,目前一加已回归 OPPO 作为一个子品牌运营。

高调营销的 vivo 与低调本分的沈炜

讲 vivo 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广告 —— 步步高无绳电话(喂~小丽呀)、宋慧乔代言的步步高音乐手机、彭于晏、宋仲基代言的 vivo 手机。怎么样,是不是都勾起了你的回忆?没错 vivo 最厉害的就是这一系列明星代言的饱和式营销。

然而 vivo 背后的操盘者沈炜,却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在媒体上鲜有露面。

表面上看,vivo 好像是一个靠砸广告出位的品牌,实则不然。vivo 的前身是步步高通信,对手机市场自然会更为敏感。彼时功能机是诺基亚、三星的天下,国内则充斥着各种低端山寨机。如何在红海中杀出重围,成了沈炜的头号研究命题。

他重点从人群定位上做了细分,通过充分研究 18-35 岁的年轻用户,挖掘出了听音乐这个强需求,并推出了主打听歌的 HiFi 音乐手机。结合广告代言等营销手段,这一定位不仅帮助 vivo 快速获得了市场,还保持了较高的毛利。vivo 发展至今,也持续深耕这个人群。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 vivo 持续投入重金,赞助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节目了。

沈炜也是段永平「本分」原则的最好践行者。

在 vivo 早期建设渠道体系时,他就规定,优先零售商赚钱,其次是省级代理商赚钱,最后才是总部赚钱。他甚至立下一条规矩,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公开场合对同行进行诋毁、评论和对比。有一次公司的一名产品经理为了蹭热度,把不支持 MP3 播放的手机里的“和弦播放功能”包装为“媒体播放器”。沈炜得知此事后,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这个东西很容易被消费者误解为 MP3,对营销是有帮助。但是实际上这不是 MP3,只是铃声播放。做人做事要本本分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夸大其词”。

在网上少数关于沈炜的报道,他都是在与渠道商、内部员工沟通,传递的也是「坚守本分、长期视角」这一段永平核心的商业原则。

专注教育的黄一禾与坚守品质的“电话手表之父”金志江

教育电子是步步高的起家主业,最早的负责人是黄一禾。在 2000 年前后,步步高主打复读机、电子辞典这一系列产品,黄一禾带着团队,签下了朗文等 5 本正版辞典,开始了与市场上的领先者(如文曲星)的竞争。

不过这个行业的更新迭代也是非常快,2005 年黄一禾退休,金志江接棒。他把重心放在在点读机这一产品上,后面随着平板技术的成熟,又推出了视频学习机,近 10 年更是推出了「小天才」电话手表,成为小学生群体的标配社交货币。

目前教育电子这一赛道上的一些品牌如文曲星、诺亚舟、读书郎已渐渐淡出大众视野,中间也不乏一些互联网大厂快进快出教育领域,但步步高依然是这一领域的领先者,这也得益于金志江对段永平经营之道的持续坚持。

在负责步步高教育电子早期,金志江就看上了「小天才」这个商标,但即使开价 300 万持有人也不卖。

几年后金融危机,步步高注意到持有人因资金周转出售其他资产,故找了代理机构重新洽谈,并最终以 30 万拿下了商标。然而金志江知道后,主动给对方额外打了 270 万,并告知对方“我们就是当年的步步高,我们认为当年你的品牌值 300 万,现在也值 300 万。我们今天让你签字,把 270 万补给你。”

2015 年,金志江策划了「小天才」手表推往市场。然而就在广告全面铺开时,突然发现一个 bug 会导致 1.5‰ 的死机。金志江立即要求停产、召回,在彻底解决问题后才开售。这虽然导致了 2 个月终端市场缺货,广告渠道没发挥最大效应,但却最大程度坚守了产品品质,保护了口碑。

拼多多与“神秘弟子”黄铮

拼多多靠着精准的定位、低价的商品、砍一刀的社交裂变模式,异军突起,超越了京东,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商。近期更把这一模式拓展到了美国,借助 Temu 这一品牌,在亚马逊的大本营里开始抢市场。

也许不少人对拼多多还停留在“有点 low”这个刻板印象里,认为它是一个钻品质空子的企业。但拼多多却把「本分」写到了公司价值观里,甚至登上了它在美国上市的招股书,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得从拼多多的创始人黄铮开始说起。黄铮 2002 年毕业于浙大,后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计算机硕士。这段期间段永平已移居美国,而黄铮在校期间,就小有名气,经丁磊引荐,很快与段永平成为朋友,并深受其创业和投资原则的影响。2006 年段永平以 62 万美元,拍卖获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他选择带上的一个人就是黄铮。

黄铮毕业时,同时拿到了微软和谷歌的 offer,在段永平建议下,他选择初创的谷歌,后面并随李开复到中国开创业务。不过没多久他就离开自己创业,先后创立了 B2C 电商欧酷网、跨境电商代运营乐其网、跨境婚纱电商乐贝、出海游戏运营寻梦、社交拼团拼好货,最终发展为今天的拼多多。

拼多多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我认为有 2 个点,一是其精准的定位,二是其团队和利益分配机制。

黄铮在其公众号里提到“投资其实和创业很像,一方面要关注生意的模式,选择正确的生意模式,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这个生意模式的细节。另一方面要挑好的合伙人,在投资的时候要去把 founder、CEO 当成自己未来的合伙人,自己是不是愿意和他们长期在一起做一些事”。

拼多多的生意模式很简单,就是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低价高质的商品。黄铮说,“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三四线城市的人也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而三四线城市的规模无疑是更大的。这里你是不是也看出和 OPPO、vivo 模式的相似之处了呢?

拼多多的高管团队,也是黄铮创业期共同作战多年的老同事,有充分的信任。另外,黄铮在招人时,敢开出市场价 2~3 倍的待遇挖人,以充分激发团队的积极性,这可以类比步步高系股份分配机制在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变种。

从东南亚杀回国内的极兔速递

伴随着国内电商兴起的快递市场,早已是一个红海。

然而在 2020 年,极兔只用了 10 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 2000 万日单量。而达到这一数字,中通用了 16 年,圆通用了 18 年,韵达用了 19 年,申通则用了 25 年。在 2022 年,极兔更是收购了百世中国区业务,国内市场份额占 13.4%。

极兔的单量,80% 来自拼多多,它背后同样有段氏企业的影响。

极兔最早成立于印尼,英文名是 J&T Express,有传闻说,J 和 T 分别代表 Jet 及 Tony,是 OPPO 印尼 CEO 李杰和陈明永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

李杰曾是步步高、OPPO 的金牌销售,后面派驻印尼拓展国际市场。然而印尼是个千岛之国,彼时的物流基建与国内更是无法相比,对 OPPO 销售影响很大,因此李杰决定自己成立物流公司解决问题。目前 J&T 已发展为印尼最大的物流公司,并于 2020 年杀回国内市场。

不过极兔应该是与段永平关联度最低的一个企业了,虽然极兔大量订单来自拼多多,段永平也在雪球上承认投资了极兔,但他也表示,更多是“友情支持一下”,并不喜欢物流的商业模式。

极兔同样把「本分」作为企业价值观的第一条,后续它在国内的发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敢为天下后,如何抓住时代浪潮?

以上段氏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它们都不是行业变迁时,第一个站在浪潮之巅的。但它们都「敢为天下后」,及时地跟上了每一波技术浪潮。

例如 OPPO 在 MP3、功能机、智能机等领域,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曾经与其竞争的一些厂商如魅族、金立却早已淹没在历史中。拼多多、极兔也是在成熟领域杀入,逐渐抢占市场份额。

这些公司,都秉承段永平的「本分」为第一价值观,坚持长期主义。在实践上虽略有差异,但也都能坚守产品品质、持续地打造团队文化,并通过股份制与众多合作伙伴持续共享利益。

段永平的商业版图,就给大家分析到这里。这些企业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不断地穿越周期,给用户持续创造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来源:财经头条 编辑:丁丰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