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和1月8日中外人员往来新规正式实施后,中国公民国内游、出境游的热情被点燃,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的国内国际机票和酒店搜索量激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接受北京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受国内旅游复苏影响,今年春节有望创下3年以来同期旅游市场景气新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有序恢复,将给中国旅游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注入强大的信心,也将极大促进全球旅游业的复苏进程。

出境游将有序渐进开放

记者:您如何评价元旦国内旅游市场的表现?政策调整后,入出境旅游的趋势如何?

戴斌:元旦国内旅游市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3点:第一,总体上符合预期;第二,游客消费心理正在从谨慎转向积极;第三,从结构上看,年轻人和中远程旅游引领了旅游市场复苏。

从2023年元旦假日旅游市场数据来看,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17.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我注意到两个有意思的数据,元旦假期全国旅游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了4%,意味着游客花钱多了一些。另外,游客的出游半径为151.6公里,同比增长了37%,意味着游客跑得更远了。更多的先行指标表明,出游意愿、消费预期、产业景气、企业家信心等一切与旅游有关的指标,正向着积极的方向回调。

我认为,国内旅游会优先于入出境旅游的恢复,今年春节会是过去3年以来最好的成绩。

入出境旅游的复苏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政策调整后,入出境游为什么没有像国内旅游那样政策效应立即显现?从旅游组织方式看,入出境旅游包括散客和团队。出境旅游的市场规模、流向和流速取决于外交、签证、口岸、移民、外汇和旅游部门的政策协同。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业务、机票加酒店业务的恢复需要特别许可,需要发布专门的政策,目前还是暂停状态。

入出境旅游,特别是出境旅游跟国内旅游最大的不同在于旅行证件,过去3年很多旅行证件过期了或者是“沉睡了”,现在无论是证件办理、签发都需要一定时间,特别是目前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谨慎开放的姿态,国际旅游市场存在观望期和准备期。此外,出境旅游需要做决策的时间会比国内旅游要长,可能需要提前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决策。

预计春节以后,出境游会渐进有序开放,相关的法律、政策、供应链,还有旅行证件、口岸、移民、边防这些准备工作会陆续到位。

多国关注中国出境游市场动态

记者: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中国出境旅游的恢复,对于全球旅游市场复苏将会起怎样的作用?

戴斌:中国在2019年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3年的停滞对全球旅游市场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所以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关注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

今天的世界和中国是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出境旅游开放以后,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的出境旅游企业有生意做,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的国民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恢复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交往。

出境旅游市场恢复后,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将注入强大的信心,将给世界旅游经济带来巨大的消费能力,也将极大促进全球旅游业的复苏进程。

我们判断,出境旅游可能会先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泰国、菲律宾等周边一些地区启动,周边市场会占出境游主流。此外,今年的寒暑假海滨型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将会率先复苏。

旅游市场或发生根本性变化

记者:疫情三年,旅游业是受到打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在您看来,旅游市场的恢复,各方还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整和努力?

戴斌:过去3年,由于旅游市场的萎缩,消费的大幅度下降,导致整个旅游经济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也是最漫长的萧条期。从具体的产业结构看,旅行社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是景区,第三是酒店。

随着政策效应从需求向供给的传导,会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运营商和投资机构增强复苏信心,开始人员召回、产品研发和供应链重组等全面复业的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复苏不是回到过去,疫情对旅游偏好的影响将深刻改变旅游投资方式和供给行为。经此一疫,旅游业不会再回到“人山人海吃红利,千山千水送门票”的阶段了。如今的反向旅游、看展式社交,甚至年轻人青睐的新潮旅游越来越多,这对旅游业来说就是一个消费需求的变化,给旅游市场带来了一个根本性颠覆,这也要求我们,旅游消费可能要从大规模、标准化的作业方式走向分众的、系统的、品质化的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赵鹏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