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0万人


(相关资料图)

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对结核病的治疗、对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者的治疗,共挽救了7400万人的生命。这也得益于新技术、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的使用。

过去3年,当大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时,另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却在卷土重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下降趋势发生逆转,在多年以年均2%的比例下降后,2021年结核病发病率较2020年增加了3.6%,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全球结核病防控为何会出现停滞甚至逆转?要控制好结核病,还需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近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坚定目标,推进终止结核病的国际承诺”研讨会上,相关专家围绕《报告》内容以及如何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全球结核病、耐药结核病患者数双增长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也称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病,而肺结核约占80%—85%。除头发、牙齿、指甲外,人体其他组织和器官都可能受到结核杆菌的侵犯。结核病在全球主要死因中排第13位,它也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以及与抗菌素耐药相关的主要致死性传染病。不过,目前绝大多数结核病患者是可以被治愈的,在康复后,也不会再传染其他人。

《报告》估算,2021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1060万人,较2020年增加4.5%;耐利福平结核病新发病例45万例,较2020年增加了3%;2021年,全球160万人死于结核病,回到2017年水平。这也是多年来,首次报告结核病患者数、耐药结核病患者数、死亡人数均有增加。

全球结核病防控为何会出现停滞甚至逆转?在“坚定目标,推进终止结核病的国际承诺”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博士说,新冠肺炎大流行,对获得结核病诊断、治疗以及结核病负担产生了影响。其中,一些结核病常规检测、治疗和诊断服务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受到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相关人员、经费和设备持续投入力度也有所减缓。

《报告》显示,在全球层面,新诊断的结核病报告病例数从2019年到2020年减少18%。尽管2021年新确诊人数从2020年的580万人回升至640万人,但仍然远低于疫情前水平。据估算,2021年有420万例结核病患者未被诊断,或诊断后未向国家相关部门正式报告。也就是说,结核病例诊断报告减少说明没有得到诊断、治疗的结核病人数量增加。没有得到治疗,导致结核病死亡人数增加;没有得到诊断,疾病在社区内传播率提高,随着时间推移,结核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

根据联合国结核病高级别会议2022里程碑目标,2018年到2022年要治疗4000万名结核病患者,治疗耐多药、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150万人。陈仲丹说,截至2021年底,全球治疗了2630万名患者,仅完成目标的66%;治疗耐多药、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不到65万人,完成率仅43%;研发经费不到全球目标每年20亿美元的一半,仅每年9亿美元。

主动筛查+预防性治疗创建无结核社区

《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8万,较2020年下降了7.4%。结核病发病率由2020年的59/10万减少至2021年的55/10万,但新增耐药结核病患者1.68万人。

“如果按照现有的传统模式开展结核病防控,我国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难度不小,可能要到2087年才能实现。”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说,要实现既定目标,亟须创新手段、综合施策,其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关口前移”,采取主动发现措施,对亚临床期结核病患者和新近感染者给予早期干预。

研究显示,在通常情况下,人暴露在有结核杆菌的环境下,约有30%的人会被感染。在感染人群中,约有60%的人会呈潜伏感染状态,如果这个人有HIV感染、免疫缺陷等,每年发病概率约增加10%。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感染了结核杆菌,其一生中发病概率为5%—10%。

结核病是传染病,潜伏感染是指宿主感染了结核杆菌,但在临床上并未表现出有结核病的证据。为减少和避免结核病在社区中传播,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如何才能实现主动筛查+预防性治疗?这就需要对已发现的结核病人所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进行筛查。比如5岁以下儿童、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缺陷等人群一旦感染结核杆菌,更易发病。还需在新生入学、新职工入职体检等重点时段,进行结核病检查等,尽早发现亚临床期和新近感染者等。“这就减少了后续的社区传播。”赵雁林强调。

现在,居民多数在社区里居住。中国疾控中心在2022年9月发布了《无结核社区行动方案(2022—2027年)》,拟通过设置无结核社区项目点,在项目点实施“三筛、两管、一动员”,即主动发现结核病患者,加强耐药结核病患者筛查、高危人群结核病感染检测,规范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治疗管理、推广预防性治疗管理,通过政府倡导及公众宣传在全社会动员等措施,实现项目点发病率于2025年、2027年分别下降50%、90%的目标。

无结核社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区常住人口结核病发病率低于10/10万。赵雁林说,从社会基本单位的社区开始,由点到线再到面,从创建无结核社区逐步到无结核区县,再到无结核城市、无结核省、无结核国家,“这是实现终结结核病目标的中国路径”。

新技术、药物、治疗方案不断涌现

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对结核病的治疗、对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者的治疗,共挽救了7400万人的生命。这也得益于新技术、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的使用。其中,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快速分子诊断技术,可使患者得到早期和准确诊断,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结核病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识别数字胸部X线影像学筛查结核病、新型气溶胶捕获技术等结核病诊断检测技术不断涌现;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评估并推荐了三种基于新抗原的结核杆菌感染皮肤试验方法,其性能优于传统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截至2022年9月,有16种疫苗正进行临床试验,还有26种抗结核药物进入Ⅰ期、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其中2种已进入药物监管机构快速审批通道。

今年5月,我国结核病领域第一个1.1类创新药——舒达吡啶片已进入临床Ⅲ期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科研团队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结核病联盟的科研团队,揭示了蛋白激酶IGF1R/IR抑制剂有治疗结核病的潜在功效,并证实了将针对ATP依赖酶的新药筛选引入结核病新疗法的可能等。

赵雁林表示,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需要主动发现并对高危人群给予预防性治疗,引入新的工具比如新药物、新疫苗、新诊断方法,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等。单一的任何一项干预措施,都不能如期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人们需要用创新的手段,采取综合的措施。(记者 李 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