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技投资 作者:张婷 龙敏


(资料图片)

近日,围绕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人寿”)投资收益预计下降情况,中天金融(000540.SZ)发布公告解释称,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融人寿投资房地产行业占比较高,部分被投资企业出现流动性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中融人寿对外投资企业共17家,其中房地产和建筑类企业约10家,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房地产企业是中融人寿通过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入股的。中融人寿曾在2019年财报中提到,公司共有31笔持仓资产,共计118.82亿元,行业分布中,房地产行业比例最高,为46.73%。

因地产投资亏损,近年来,中融人寿盈利状况大幅下降。综合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业绩看,中融人寿近两年累计亏损为72.75亿元。与此同时,中融人寿净资产已从2020年年末的31.66亿元降至2021年年末的-33.33亿元,2022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41.12亿元,陷入资不抵债的处境。

投资业绩被问询

近日,中天金融发布公告,就深交所对其下发的关注函中所提业绩情况、对金融类子公司投资收益情况、商誉减值等问题进行回复。其中,围绕中融人寿投资收益预计下降等情况,中天金融给了具体回复。

根据深交所在关注函中提及,中天金融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子公司中融人寿通过非公开市场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和标准金融产品,其中包括账面价值144.04亿元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中天金融2021年度确认相应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4.36亿元,年审机构未能就前述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计量及基于其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等方面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基于此,深交所要求中天金融说明2022年金融类子公司投资收益情况及其变动的合理性。

中天金融在公告中表示,2022年度,中融人寿投资收益预计为21.28亿元,较2021年度下降10.11亿元。收益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影响,资本市场大幅回落;另一方面,2022年房地产企业销售额大幅回落,部分房地产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地产债违约率风险明显上升,地产债估值大幅下跌。中融人寿投资房地产行业占比较高,部分被投资企业出现流动性问题,相关投资产品在2022年未能按时支付投资利息,且部分相关债券受市场影响也出现大幅价格波动,导致中融人寿投资收益不及预期。

2022年度,中融人寿对出现减值迹象的股权投资资产分别按照10%-50%的减值比例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合计约11.47亿元。中融人寿将根据后续进展以及进一步收集到的信息,可能对相关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进行调整。

房地产投向比例较高

据中融人寿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融人寿投资性房地产业绩为17.1亿元。中融人寿在财报中表示,其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

财报显示,2020年12月31日,中融人寿作为有限合伙人持有合伙企业,同时持有其一定份额并认为能够对该类企业形成控制,因此将合伙企业远见共创二号基金、远见共创三号基金、湖州龙宸纳入合并范围。

据中天金融财报显示,远见共创二号基金即天津远见共创二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远见共创三号基金即天津远见共创三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湖州龙宸即湖州龙宸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查查显示,中融人寿持有远见共创二号基金99%股权、远见共创三号基金99%股权、湖州龙宸99%股权,认缴出资额分别为19.4亿元、15亿元、20亿元。

然而,在中融人寿持有的上述基金中,远见共创二号基金、远见共创三号基金均投资了房地产企业。企查查显示,远见共创二号基金唯一对外投资的项目为成都鑫汇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鑫汇”)。2020年8月,远见共创二号基金出资约19亿元,成为成都鑫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95%。

同时,远见共创三号基金亦对外投资了两家企业,同样为房地产企业。2020年9月,远见共创三号基金出资5.6亿元成为合肥粤祺置业有限公司股东,持股比例48%,而该企业大股东为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11月,远见共创三号基金出资4亿元成为武汉盛世艺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东,持股比例50%,而该公司另一股东为恒大地产集团武汉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中融人寿直接投资入股的房地产、建筑类企业还包括锦州恒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佳泰实业有限公司、深圳联华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北沙滩置业有限公司等。在中融人寿投资的17家企业中,约有10家为房地产企业。

中融人寿曾在2019年财报中提到,公司共有31笔持仓资产,共计118.82亿元。从交易对手(偿债主体)信用分布来看,公司持仓的信用类资产中交易对手(偿债主体)共26个。行业分布中,房地产行业比例最高,为46.73%,综合业次之,为23.45%。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中融人寿通过基金公司投向房地产企业,在可以隔离自身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得穿透缴税的好处而优化税收缴纳,弊端是作为实际出资人的股东权利需要通过基金公司来主张,而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可控风险,而且投后管理需要通过基金公司来进行从而存在勤勉尽责的风险。”

处于资不抵债

公开信息显示,中融人寿是由联合铜箔(惠州)有限公司、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润合创投资有限公司、吉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百利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更名霍氏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爱科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于2010年3月经原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9月,经中天金融第七届董事会审议通过,贵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金融”)拟以参与竞拍的方式收购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控股”)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的中融人寿1亿股股份。2016年11月,贵阳金融与清华控股签订合同,清华控股将持有的中融人寿1亿股股份作价20亿元转让给贵阳金融。

股权转让后,中融人寿业绩收入有所增长。2018-2020年,中融人寿的保护储金及投资款从74.59亿元增长至180亿元。根据中融人寿公告,保护储金及投资款主要是万能保险的投资账户等。同时期,中融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从50.78亿元增长至122.03亿元。2018-2020年,中融人寿净利润则分别为0.13亿元、1.05亿元、0.14亿元,亦处于小幅盈利状态。

然而,2021年,中融人寿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达65.36亿元;2022年上半年,中融人寿营业收入为69.79亿元,同比减少50.86%;净利润为-7.39亿元,仍处于亏损状况。综合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业绩看,中融人寿近两年累计亏损为72.75亿元。

与此同时,中天金融财报披露,中融人寿净资产已从2020年年末的31.66亿元降至2021年年末的-33.33亿元;2022年上半年,净资产进一步降至-41.12亿元,较2020年末已下降229.88%,陷入资不抵债的处境。

从偿付能力看,2021年第三季度,中融人寿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22.71%,已接近监管要求的100%底限。根据中天金融此前发布的公告,其表示将优化短、中、长期理财型产品配置结构和总体资金成本,以提升产品价值,增厚偿付能力。

记者就房地产投资、业绩数据等问题致函中融人寿,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