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云南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多名女生向澎湃新闻反映,该校因学生公寓资源紧缺,要求该院2020至2022级713名女生搬离现住宿舍,入住隔壁大理白族自治州财贸学校。对此,大理大学未予回应。8月2日,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工作人员表示,已要求大理大学处理好学生的情绪,妥善处理此事。

这次安排让学生意见很大,主要是条件差距有点大。涉及的女生们称,现在她们居住的宿舍有六人间和四人间,是独立卫浴;而搬至大理财校后是八人间住六个人,没有上床下桌和独立浴室。很多学生面临考研考公,寝室没有上床下桌,那个中专学校也没有自习室、考研教室,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学校的这次更换宿舍,事实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住宿条件。学校这么安排当然不妥,这相当于变更了“合同”:学生到学校上学,对条件是有预期的;学校单方面改变了条款,降低了条件,也无怪乎学生们反对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这件事涉及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学生宿舍不够用了,学校有哪些办法去解决?有没有足够的自由度?

在互联网上,有人把这种情况归咎为大学扩招。但大学扩招是给人们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提升了全民的文化素质,宿舍紧张只是其中一个衍生问题,西瓜和芝麻之间人们还是要分清楚。

有网友说:“没有足够的宿舍,干嘛招那么多学生?”其实这是非常理想化的思维,招生和宿舍其实是有时间差的。招生计划变化相对灵活,但宿舍建设却是个长线工程,从选址、审批、建设,这个过程可能非常漫长,未见得可以和招生变化精确匹配。

而且大学的招生情况本身也是冷热不均的。一些学校可能出现生源下降的情况,从而导致宿舍住不满。而这些空余宿舍,某种程度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由此,问题来了,这些高校之间能不能相互协调宿舍资源?相比于人多的住不进、人少的住不满的情况,实现资源互通是否是个更优解?

事实上这不是个例。在新闻的评论区能看到,有不少学校都有如此操作。而在一些宿舍紧张的大学,宿舍是要靠“抢”的,部分研究生甚至没有宿舍,只能住在校外。这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也不是“住不下就别招生啊”简单三两句话能解决的。

当然,大理大学的做法或许让一些学生质疑,比如要求搬迁的恰恰是女生,让其大费周章搬迁难免让人感到不公平;再比如住宿条件变差,这肯定也会引发学生的抵制。但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以更公平更合理的方式解决住宿问题,是否就不会引发这么多争议?或者说,这可不可以成为一个常见的、可行的应对方案?

这件事应当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即学校的宿舍问题究竟如何解决,是扩建宿舍、借用宿舍还是提供补贴?客观来看,大学近些年确实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宿舍一定会面临更加紧张的局面。与其陷入意气之争,陷入“凭什么让我住校外”的情绪化口水仗,倒不如理性且现实地想想解决办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