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要如何去面对自己数年苦读的成绩?
面对随之而来的高考后漫长暑假,如何合理地规划、安排?
(相关资料图)
……
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高考前的心理辅导,对孩子高考后的心理却关注不够,对于还要经历查分、报志愿、等录取的考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心理考验并不亚于考前,甚至还可能会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
注意!
这三种考后心理问题比较常见
● 放纵型心理
这类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所以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因此会毫无节制地玩。
也有一些家长有弥补心态,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甚至有些考生因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小编支招:放松不等于放纵
考生在高考后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放松心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不应该放纵,不能整天吃喝玩乐、颠倒黑白、夜不归宿。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确实需要放松,但也要提醒孩子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
● 抑郁型心理
有的同学高考后感觉自己发挥得不是很理想,这类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
小编支招:要理性面对现实
考生要理性面对现实,包括两方面,第一是认识到高考已经结束,成绩是自己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接受这一现实;第二是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
● 茫然型心理
有的同学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每天无所适从,这是一种茫然型心理,尤其在等待分数或在填报完志愿后,在等待录取结果中可能会经历这种感觉。
小编支招:设法转移注意力
可以适当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比如旅行、进修学习、学做家务等,上大学后面临的是自己打理生活,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解决,可以利用假期学习做家务,如做饭等,为大学中独立生活排除后顾之忧,这一点非常重要。
——————————————————
致家长:做好这七点,比关心成绩更重要
● 家庭教育要归位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成绩出来后家长的反应与态度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绩不理想的考生而言。
考后是学生重新回到家庭教育的时段,家长一定要利用这段时间与孩子开展积极的亲子沟通,着重关注孩子的心态、情绪等。
● 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无论是成绩理想还是不理想,高考都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对于这一段生活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好,都需要发泄出来。
所以,如果孩子想放松或者想和你倾诉沟通,家长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这样孩子才能轻装上阵、更有勇气面对未来的人生路。
● 帮助孩子调节负面认知
有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些绝对化的消极观念,比如,“没考上大学,人生没有希望了”……告诉孩子,受教育的渠道越来越多,即便没有考取心仪的大学,也完全可以通过考研、复读、职业教育等,打开另一片天地。
● 填志愿尊重孩子的选择
分数出来,填志愿就是最大的一件事了,“大包大揽”和“甩手掌柜”都不好。家长应该做的事是积极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为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参谋”,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选择。
● 和孩子进行一次平等对话
选择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地点,坐下来平等融洽地和孩子做一次深刻的谈话,或者和家人一起策划,为孩子举办一个小小的仪式。
当然除了仪式,还可以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帮助孩子一起梳理,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确自己人生发展方向。
● 给孩子创造机会学着理财
高考后,不少学生都会有购物或者消费的计划,比如买一些日用品或者电子产品、聚餐等。家长可以给孩子一笔钱,让孩子有一个好好理财的机会。
● 培养孩子理性思维
高考成绩出来后,向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但其实不管结果是否如意,生活都要继续,与自己达成和解最为重要。
告诉孩子,不用过分纠结于眼前抉择的对与错,多方听取建议和经验,结合自身情况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一定是最好的。
——————————————
致考生:高考后做这些,让未来入学事半功倍
● 提前做足填报志愿的功课
高考志愿的填报决定了今后所学的专业,甚至于今后的职业生涯,因此绝对不能一时冲动,更不能完全依赖家长。
在高考成绩公布到填报志愿这段宝贵时间里,不妨多花点心思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对哪些专业、哪些学校感兴趣,确定几所学校后,再通过网络及相关资料查阅一下相关的信息,前期的功课做得越详实越好,这样才能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做到胸有成竹。
● 给自己做一张暑假计划表
高考过后的漫长暑假,在放松休闲的同时不要忘了给自己做一张计划表。不管你是计划宅在家里看几本梦想已久的小说,还是出去旅行开阔视野,总之,在行动之前最好有个计划,并尽量按计划去做,有计划的暑假才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 尝试学几样生活必备技能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不妨利用即将到来的这个暑假,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技能,有可能会受益终身。
练练字,学游泳、学做饭……只有掌握了生活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生活!
来源:中国教育报(ID:Zhongguojiaoyubao)综合健康中国、外研社高考直通车、壹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