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来自厦门、泉州等地的中小学生走进厦门大学,了解海洋学科发展史、聆听科普讲座、体验水下机器人操控……同学们兴奋地说,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魅力,喜欢这样“行走的思政课”。
4月8日上午,“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在厦门大学启动,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统筹指导,厦门大学牵头联动厦门翔安区、集美区、同安区和泉州南安市等地,推进校地协同育人,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之路。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
来自厦门、泉州等地的中小学生走进厦门大学参加大思政课研学实践。新华社记者邓倩倩 摄
据介绍,厦门大学依托学科人才和平台等资源优势,重点围绕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主题建设13个大思政课实践研学点,设计了丰富的思政课程和实践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涵养家国情怀,提升科学素养,养成良好品德。
“这样的经历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难忘的回忆,在他们成长的路上,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厦门市振南中学的带队老师沈展说,希望此类实践活动能够广泛开展,让大思政课更加生动鲜活,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还将充分挖掘福建丰富的育人资源,开辟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第二课堂”,突破区域限制、整合优质资源,按照“百年初心 红色八闽”“乡村振兴 劳动教育”“文化传承 闽人智慧”“科学精神 薪火相传”等8个主题,分类建设81个研学实践点,为大中小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学实践教育课堂。
福建省教育厅厅长叶燊表示,将以建设“研学实践圈”为支点,拓展立德树人新场域,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增强思政课的协同性、整体性、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