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记者王晶)今年全国两会,农工界别小组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关注青少年精神卫生工作 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案》。其中建议,确保每周一节心理健康课,注重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质,提高其自我情绪调适能力。同时,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当前,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睡眠障碍等心理疾病在威胁着青少年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工界别小组在上述提案中提到,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情绪压力、家庭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


(资料图片)

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农工界别小组建议,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供给,全力构建立体化心理服务网络。

农工界别小组具体提出,建议制定出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推动全国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全部设立青少年心理门诊,一半以上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门诊,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增设乡镇(街道)“心理服务站”。

此外,严把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准入门槛,规范收费标准,使其成为公益机构的有益补充。还要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学知识,借助新媒体,通过网络、手机小程序、微博、微信等大力宣传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使人们了解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机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能稳定,要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还应从家庭入手。就此,农工界别小组建议,进一步集中社会心理教育资源,依托社区开展父母课堂,利用晚上、节假日等休息时间,给家庭特别是父母普及心理学知识。

同时,应优化“家校医社协同”服务机制,建立相对统一的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及专业医疗机构的沟通平台,定期举办交流活动。相关经费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与自费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把心理健康体检列入学生常规体检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就此,农工界别小组建议,提出制定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配备规划,按相关比例要求逐步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全力打造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兼职心理教师为辅、班主任为基础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

此外,组织专家编制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确保每周一节心理健康课,注重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质,提高其自我情绪调适能力。

还要推动各地中小学校补缺补漏,实现心理咨询室全覆盖、标准化建设,做实“一生一档”,充分发挥其在心理辅导与咨询、危机干预等方面作用。建立心理危机识别体系,把心理健康体检列入学生常规体检,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筛查,建立个案分级干预制度,针对性开展疏导、干预和转介服务。

除此之外,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心理学专业并适度扩大招生比例,规范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心理学人才。同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重新严格规范心理咨询师的考录标准,吸引符合条件且对心理咨询有兴趣的人加入,扩大我国心理服务队伍,更好地服务社会。

据记者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千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显示,到2020年全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为4万名,数量不仅低于世卫组织的建议,也远低于同等经济条件的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