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30日,由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地平线杯’第四届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实车测试及评审会”在京举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经层层选拔,20款车型从108款入围车型中脱颖而出,在专业智能网联测试场地接受专家的再评测。

  “地平线杯”第四届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实车测试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说,“智能年度车型评价是一件探索性的事情,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拿来用,也没有现成的标准参照,汽车评价研究院会时刻紧跟行业、市场的发展,伴随中国智能汽车发展,持续优化创新,力求推动全球智能汽车的革新。”

  此外,今年的入围标准再升级。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委会秘书长孙浩然介绍了评价入围的标准,必须是2021年-2022年在中国上市的车型,达到L2级智能辅助驾驶水平,配备LKA、AEB、ACC、智能泊车等功能;测试车型没有明显缺陷,无强制召回;测试车型售价不超过70万元。

  在此标准下,评委组从108款入围名单中,最终选出20款晋级产品,角逐最终的10个荣誉称号:包括1个最高荣誉称号,4个车型荣誉称号,5个单项荣誉称号。

  据介绍,其评价体系和方法由吉林大学数字汽车团队研发,为国家自然基金会汽车工业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复杂交通情景下智能汽车性能的主客观评价方法与准则》的主要研究成果。

  评价以用户角度出发,考察控制系统的驾驶是否让人放心、舒适,界面操作是否便捷,能否集成智能交通、导航系统等,从多方面考察智能化功能带来的驾乘体验的提升,通过实车驾乘体验自动驾驶系统所代替的驾驶员的功能,评价其接近优秀驾驶员的程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向阳表示:“从智能化的角度来讲,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燃油车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线控底盘、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驱动、智能座舱、智能交互等方面,不同动力类型的车辆智能化相近,不存在新能源汽车更适合于智能化,或者燃油汽车不太适合智能化。”从20款晋级产品来看,燃油车与纯电动平分天下,都是9台,还有2款混动。

  售价方面,本届入围产品的平均售价为30.95万,高于上届的26.51万元。

  在实车测试中,评委会专家对晋级车型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驾驶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智能泊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智能领航、智能座舱、智能导航系统等。评委会采用对比、排序的方法对参评系统按指标体系逐项打分,根据所有专家对指标的打分结果,进行统计,再经过多轮投票与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垂直泊车

  侧方泊车

  对于今年入围产品的整体变化趋势,中国汽车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孔源表示,“较合资品牌来看,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品牌的产品能够摒弃传统的固有思维模式,把汽车作为智能终端,进行功能设计和产品体验设计,所以更能抓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更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因此,这些品牌发展迅猛,抢占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但从入围车型名单可以明显看出,合资品牌正在加大力度投入智能化的研发和产品投放,未来的竞争或将更加激烈。”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刘宗巍认为,“未来真正的驱动力来自于万物互联。汽车只是万物互联中的一个节点、智能的终端、数据的端口,同时,汽车又是一个可移动的物理空间,所以它在未来交通、未来城市以及未来能源体系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才使得汽车的核心技术变得更加多元。”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导龚建伟也表示,在体验智能驾驶的过程中,发现当前的多数产品在是否需要人参与接管的时候,依然判断不清晰,他说:“智能车整体性能评估中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一个是安全风险的评估能力不足,这种不足实际上体现在对整个场景的评估能力,特别是在安全方面。在今年的评价测试中发现,部分智能车无法提醒驾驶员来接管,目前看来L1级和L2级的智能驾驶能力方面还有一些缺陷,需要企业重点攻克。”

  对此,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马楠从技术研发的角度给出了解释,“智能驾驶的重要一环是人机协同。2020年,国家多部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要突破关键基础技术,开展复杂系统体系架构、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人机交互及人机共驾、车路交互、网络安全等基础前瞻技术研发,在攻坚这些技术的过程中,多模数据的采集、计算,以及机器对人类行为的深度学习,对人意图的理解等,都是智能驾驶要待解决的难题。”

  据悉,评价结果将于2022年12月正式公布,其中包括年度智能汽车称号、年度智能轿车称号、年度智能SUV称号、年度智能电动车称号、年度智能MPV称号、年度智能泊车系统称号、年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称号(ACC)、年度智能领航系统称号(ACC+LKA)、年度智能座舱系统称号、年度智能导航系统称号。

推荐内容